|
|
![]() 我作为一名知青下乡到灵昆公社胜利大队。当时温州市区坐船到灵昆岛需要3个多小时。后来为了便于知青下乡,温州特地开通一班市区到灵昆的渡轮,每天一个班次,根据潮水涨落运行,没有固定的出发时间,一趟需要1个多小时。如果因特殊情况没有赶上渡轮,从灵昆岛返回温州的路程就更复杂了,要先乘渡轮经瓯海县永强区蓝田村(现更名为龙湾区海滨街道蓝田村),然后在永强坐公共汽车回到温州市区,着实麻烦。 ![]() 我在温州工作生活,1984年的一天,我到老家乐清出差,当我准备乘坐渡轮返回温州时,在乐清清江汽车轮渡码头看到车同道堵成一片,担草柴占了车位,我用海鸥4A相机拍下了人生中第一张有关温州交通现状的照片。这张照片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温州交通的闭塞与混乱。 ![]() 时光再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温州市区人民路与小南路路口,道路虽窄,但由于还没有私人汽车,人们出行以自行车为主,路面并不是很拥挤。“菲亚特”作为温州第一代出租车已经在照片上露面,此时,人民路西边的车辆想要到达平阳等地,需要通过小南路先到瑞安轮渡码头,再乘坐汽车渡轮抵达平阳。直到市区过境公路建成之后,车辆可以直接通过过境公路,到达瑞安、平阳等地。 ![]() 1984年,顶着多个“全省第一”的光环,瓯江大桥建成通车,开启瓯江温州段的桥梁时代,结束了温州“死(水)路一条”的交通格局和只能摆渡过江的历史,这是瓯江温州段历史上第一座跨江大桥。从此瓯江两岸人民告别依靠渡轮摆渡的历史,它的建成大大缩短了瓯江南北之间的距离。 ![]() 1990年6月17日,温州机场试航成功。所有到现场观看飞机的市民都可以免费试乘,我作为亲历者也第一次坐上飞机,在温州上空飞了3圈。1990年7月12日,温州永强机场(后更名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)正式通航,温州人的“蓝天梦”在这一刻圆梦。那时候的机场没有围墙,通航当天,很多市民早早从市区赶到永强,见证这一刻。 ![]() 1990年8月25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。当时我在温州最高楼十三层的东瓯大厦顶上拍下《温州江滨码头》这张照片。画面上是望江路及码头,还有远处的江心屿。当时的望江路有大大小小多个码头,承担着客货运输的重任,有开往上海的轮船,也有开往永嘉、乐清等县乡的小客轮,还有江心屿游客码头和货物运输码头等。 ![]() 多年来,清江两岸仅靠渡轮通行,给当地人民生活、生产带来诸多不便,制约清江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形成。1992年,清江大桥建成通车,意义重大,结束了清江两岸600多年摆渡的历史,同时,使104国道里程缩短5.5公里,大大改善乐清北部地区的交通状况。 ![]() 1998年,温州大桥的建成通车,实现了温州市高速公路零的突破,开启了温州交通发展的新纪元。作为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,温州大桥是当时全国最长的公路桥。我当时看到成千上万的温州市民争相涌上大桥一睹雄姿时,感觉无比激动。 ![]() 2009年,甬台温铁路和温福铁路开通,温州跨入了“动车时代”。在甬台温、温福铁路建设期间,新金温铁路也紧锣密鼓开始筹划建设。2010年,新金温铁路温州段开工建设,到2015年,全线正式通车,又为温州西联增添一条大动脉,为打造省内2小时快速铁路网起到重要的作用。 ![]() 2019年7月5日,温州市首条轨道交通S1线正式开通,系我国首条制式模式创新的轨道交通线路,是温州市域铁路网中重要的一条主干线,还是温州火车站、城市公交中心站、温州机场等不同交通站场的纽带,将不同类型的客流进行快速集散运输,可大大提高市民出行效率,缩短旅途时间,并缓解高峰时段交通压力。 ![]() 瓯江北口大桥是世界首座三塔四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,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技术难度最大、建造工艺最为复杂的桥梁之一,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,届时,连接粤闽浙三省的甬莞高速也将全线通车。作为乐清人,我更是翘首以盼,以后这座大桥开通,从乐清到温州机场只要15分钟。 |
|
|